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在厦门可以用“蓬勃发展”来形容,并大有希望成为厦门未来的支柱产业。
一、以下检录2017年厦门百强企业中的生物医药企业(厦门日报主办):
第24位 鹭燕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第64位 锐柯(厦门)医疗器具有限公司
第73位 厦门金达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二、厦门成规模、有名气生物医药企业简述
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肿瘤治疗和血液系统疾病治疗药物
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肿瘤精准医疗行业
厦门万泰沧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世界上第一支戊型肝炎疫苗
厦门金达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维生素、辅酶大佬
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医疗器械
其中更以海沧区“国家级闽台(厦门)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为聚集区。区内现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7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家,建有博士后工作站1个,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设有“闽台(厦门)生物医药合作交流基地”、“国家火炬计划厦门海沧区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
2005年来,海沧申报或进入临床的国家一类新药10个,占全市项目数的83%,研制成功了世界首个戊肝疫苗等一系列新医药产品。2011年全区生物医药企业完成工业产值47.5亿元,比增14%,约占全市1/2、全省1/4。
海沧区政府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大手笔规划建设面积平方公里的“厦门生物医药港”,形成海沧生物医药产业“一十百千”的跨越式发展格局。
“一”是指2006年9月设立面积1万平方米的厦门生物医药孵化器,建设有为初创型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服务的公共分析检测平台和研发、孵化场所,现已入驻孵化了50多个项目,艾德生物、博欣生物、天众达科技和天医堂等企业实现较快成长。
“十”是指2008年6月建设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的厦门生物医药中试产业化基地,引进了万泰沧海戊肝疫苗、唐传木糖醇、虎标万金油、朝阳河豚毒素、金达威营养强化剂等项目,并依托以戊肝疫苗发明人——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为首的“国家传染病疫苗和诊断试剂产业联盟”设立了闽台诊断试剂产品创新创业园。基地内项目总投资7亿多元,是海沧区投资密度最高和技术最密集的产业园区。
“百”是指2010年着手规划在海沧开发建设厦门市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实现“孵化器—中试园区—产业基地”的三个梯次发展。2011年底启动了占地100万平米的产业园区建设,规划有生物医药专用厂房、生物医药项目产业区、集研发和综合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公共服务区,将于2012年9月竣工。
“千”是指2011年6月,落实省市拉练检查中主要领导的指示,海沧区规划了1000万平方米“生物医药港”,规划生物制药与保健园、化学制药与生物技术园、医疗电子产业园和公共服务区等四大功能区,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诊断试剂和疫苗、化学药物及化学原料、海洋生物、医疗器械等产品。2012年天医堂、艾德、蓝湾、天众达、大博、金达威二期等总投资25亿元的6个项目正式落户“生物医药港”。海沧区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展对台交流合作,全力打造海峡西岸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和对台交流最活跃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力争“十二五”末实现产值200亿元。
福建生地小中考等级划分一般不会以分数排名,所以大部分地区采用评级的方式,一般分为ABCD四个等级,也是为了方便中考录取的区分。(以100为例)
A代表会考成绩优秀,相当于90-100分。
B代表会考成绩良好,相当于75-89分。
C代表会考成绩中等,相当于60-74分。
D代表会考成绩较差,相当于59分以下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