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的建筑大多是本世纪初或二三十年代建造的,以低层庭院式建筑为主。它们受欧美及东南亚等国家的建筑手法影响,但又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房屋通常选用当地的石材或红砖,造型别致,布局合理,且多采用圆拱回廊、清水红砖、红瓦坡折屋面,并用柚木楼板、花砖铺地,用栏板铺以奇异别致的琉璃瓶花格。
建筑的各个立面常有精雕细刻的罗马式大型圆柱和结构造型迥然不同的多坡屋顶。有的建筑仿照古代宫殿式建筑揉合西欧建筑造型手法,形成外形独特、屋檐线条奇异的折衷式建筑风格。
鼓浪屿风貌建筑以欧洲古典建筑为主,始建于19世纪中下叶。第一座风貌建筑建于1844年,是具有英国田园风格的英国领事馆。1902年后,鼓浪屿被列强辟为“公共租界”,直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建筑热潮中,欧洲的各种建筑形式,诸如古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拜占庭式建筑、文艺复兴式建筑、古典主义建筑等,纷纷移植于仅有1.78平方公里的鼓浪屿。
有的原样照搬,有的揉合改造,有的推陈出新,使鼓浪屿成为建筑博览。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