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厝垵是到访厦门必到的打卡圣地,有丰富多彩的美食,尤其是海鲜种类繁多,新鲜经济实惠。还有厦门大学,一所非常美丽漂亮的大学。真想在那里好好上学,好好谈恋爱。其他很多地方值得去,如鼓浪屿等。
说起厦门街道的名字,最有趣的莫过于中山路附近、定安路边的小走马路了。从中山路巴黎春天的台阶走上去,你就能找到这条路。小走马路是厦门的古道之一,其旧路从厦门古凤凰山麓直通厦港巡司顶。以前这里是条山路,明末著名将领郑成功及清初名将施琅均在厦门练兵、执政,以小走马路作为练兵要道,并皆以厦门港为练兵出发点,先后分别两次收复宝岛台湾,挽救台湾于脱离祖国大陆的危机之中,保障祖国的领土完整。小走马路是闽台一脉相承的佐证古迹,后因历代拆迁,小走马路仅残存一路口破旧台阶,现在,紧邻小走马路的大走马路已改叫大中路。
1、最窄的巷子——暗迷巷,在开元路旁,有这样一条长100多米的小巷,说它是厦门最窄的巷子一点也不为过,窄到仅容一个人通过,这就是暗迷巷。走在暗迷巷,如果撑伞只能半开,因为它的宽度甚至容不下一把雨伞。很久以前,暗迷巷是一条专门卖稀饭的巷子,在闽南话中,稀饭的发音是“an mi”,翻译成普通话,就成了暗迷,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呢?
2、最长的巷子——四仙街,在清代,有个清园公。一次,厦门患大水,漂来一座女子神像。为了供奉神像,清园公建了一个四面是佛的塔,名为四仙佛塔。到今天,这条街的名字就演化成了四仙街。四仙街有200多米长,是厦门长度最长的巷子。
而厦门最短的圣王公巷已经不复存在了,它曾位于中华城旁的第一圣堂,也叫新街礼拜堂的旁边,只有几米长。仅有的几米小巷,也由于建设中华城而消失了。
3、最香的巷子——大字酒巷,从老虎城后身的斜坡走上去,“通奉第巷24号”的尽头就是大字酒巷,据说清代的时候,这里有一个酒家,门外总是悬挂着“酒”字大布招作为广告,旗子上写着一个大大的“酒”字,这条巷子也因此得名大字酒巷,巷子里也飘着酒香。
4、名人最多的街——盐溪街,厦门的名人多住在哪?想必那就是盐溪街了。这里曾住着著名书法家欧阳祯,教育家陈桂琛,原厦门图书馆馆长、诗人李禧,书法家柯伯行等。
厦门穆厝是属于湖里区的,在厦门市政服务中心和5缘湾乐都汇广场附近。那边还是有很多店铺,饮餐饮居多,是属于厦门比较繁华的阶段,目前那边还有村庄还未拆迁,外来人口较多,但他对面的商品房价位很高。有公交车可以直达,BRT的话直接到市政服务中心再下车即可。
湖里区。
湖里区(古属泉州府同安县),隶属于福建省厦门市,位于厦门岛北部,三面海域环抱,与金门岛隔海相望,南与思明区交界,陆地面积72.26平方千米,海岸线长达30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湖里区常住人口为1036974人。
湖里区成立于1987年11月,是厦门特区的发祥地。1980年,国务院批准在湖里2.5平方千米范围设立厦门经济特区;1984年,邓小平同志在湖里亲笔写下“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的题词,随后经济特区范围扩到厦门岛,2010年扩至厦门全市。
厦门后田渔村是位于厦门市思明区的一个传统渔村,也是一个典型的海岛生态文化村落。后田渔村一带,有三个村子,分别是后田、诗山和大郍村。这里风景秀丽,环境优美,亲近自然,文化历史底蕴深厚。
后田渔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渔村文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篱笆房群落之一。这里拥有独特的渔村风俗、渔家建筑、渔船造船技艺、渔歌舞蹈等民俗文化艺术,具有较高的价值。
在后田渔村,游客可以了解厦门传统的渔民生活和渔村文化,包括渔民的日常生活、钓鱼技巧、船舶造船技艺等。此外,游客还可以领略当地的美食文化,品尝到新鲜的海鲜等。
总之,后田渔村是一个既有着悠久历史,又有着独特的文化之美的海岛生态文化村落,是一个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氛围的好去处。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