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闽北包括二区(延平区、建阳区)3市(邵武、武夷山、建瓯)5县(顺昌、光泽、浦城、松溪、政和)。
2、建阳区(古属建宁府建阳县)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北部85公里处,建溪上游,武夷山南麓,另称潭城,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
3、介于北纬27°06′-27°43′,东经117°31′-118°38之间。东邻松溪县、政和县,南接建瓯市、顺昌县,西连邵武市、光泽县,北倚武夷山市、浦城县,以“闽北粮仓”、“茶果基地”、“林海竹乡”著称于福建省。
4、延平区(古属延平府南平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偏北,建溪、西溪汇合处。介于北纬26°15-26°52,东经117°50- 118°40之间。城区等部分地区通行南平话(属北方官话方言岛),其他地区分别通行闽东语、闽中语、闽北语和客家语。
5、邵武(古属邵武府邵武县)素有“铁城”之称,地处武夷山南麓、富屯溪畔,史称南武夷。1983年10月撤县建市,建城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曾为福建八府之一。
6、历史上曾出了2个宰相、7个兵部尚书、 271位进士,邵武市和平古镇还是世界黄氏宗亲寻根谒祖之地,后唐工部侍郎黄峭后裔遍布沿海各省及台湾、香港、澳门和东南亚各国。
7、顺昌(古属延平府顺昌县)后唐长兴四年建县,据清嘉庆《延平府志》记载:“以其初顺服,故名,取顺而昌之意。”自此历代沿用。
8、光泽县(古属邵武府光泽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脉北段,闽江上游富屯溪源头,与江西的黎川、资溪、贵溪、铅山及南平市的邵武、建阳、武夷山等七县(市)毗邻。鹰厦铁路和316国道由光泽入闽,邵光高速建成通车。
一、留从效
留从效,也算一个泉州名人,为晋江王、清源军节度使,原籍泉州桃林(今福建泉州永春县),留从效在五代王审知身后的福建动乱中,据有泉漳十七年,名义上隶属南唐,实为自治,采取息兵安民保土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和海运,使兴化、泉、漳三地在五代全国性的战乱中独得繁荣和发展,又能顺应全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拥护后周和北宋中央政权。
二、曾公亮
曾公亮(999年-1078年2月27日),字明仲,号乐正,汉族,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刑部郎中曾会次子。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登进士第,授会稽知县。他自地方官员累升至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等职,在嘉祐六年(1061年)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正式拜相。宋英宗即位后,加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宋神宗即位后,再加至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昭文馆大学士,累封鲁国公。之后因年迈罢相,带司空兼侍中出镇河阳三城,又判永兴军,最终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1078年),曾公亮去世,年八十。获赠太师、中书令,配享英宗庙廷,赐谥“宣靖”。宋理宗时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曾公亮曾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
我是外地人,感觉泉州历史上影响大的人物有以下几个人:
1.郑成功,他收复了台湾;
2.蔡镶,他主持修建了洛阳桥;
3.叶飞,他是近代泉州历史上为革命做出贡献较大的人,也是开国上将中唯一的泉州人;
4.洪承畴,他虽说有争议,但他在满清王朝入关统治汉人、实现民族融合中贡献卓著;
5.黄护.虽是一介草民,但他富了不忘造福乡邻,捐资修建了“天下无桥长此桥”,名杨天下;
6.李五.他富了乐善好施,对闽南人致富后重视回报乡亲们、济贫助邻精神的形成具有引领作用。
7.黄字恭,献地建造开元寺,为泉州留下自唐贞观起历史最久的寺院,也是“五安”(南安、惠安、同安、安溪、诏安)黄姓的祖先,“五安”黄姓人为纪念他又建东、西两塔。
8.弦一法师,无论是在音乐、书法、佛学等方面,在他生活的年代都是顶尖的人物,影响深远。
9.施朗,为实现海峡两岸统一做出过重大贡献。
10.虚云法师,他是出生在泉州,在福州、厦门、泉州修行讲法,并在云南、西藏等地云游学法,在佛学界泰斗之一,对泉州佛界影响深远。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