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厦门生活内容详情

厦门市过年吃些什么饭菜

2025-07-05 7 51kk

厦门过年营业的饭店?

厦门过年营业饭店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比较受欢迎的饭店:

1. 珍宝海鲜楼:位于思明区中山路206号,是一家以海鲜为主打的餐厅,环境优雅,菜品精致。

2. 海底捞火锅:位于思明区中山路211号,是一家以火锅为主的餐厅,服务周到,菜品新鲜。

3. 尚品海鲜酒楼:位于思明区湖滨南路318号,是一家以海鲜为主打的餐厅,环境优美,菜品丰富。

4. 福建菜馆:位于思明区莲岳路10号,是一家以福建菜为主打的餐厅,环境舒适,菜品地道。

5. 东方明珠:位于思明区莲花南路200号,是一家以粤菜为主打的餐厅,环境豪华,菜品精致。

以上是一些比较受欢迎的厦门过年营业的饭店,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餐厅。

厦门过年传统?

        厦门过年传统饭菜有网红酸辣无骨鸡爪,东东冷冻食品,火锅食材,朝暮火锅,谢爪爪无骨鸡爪商用,大黄油饼干,必胜客春节套餐。

厦门,作为一个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城市,拥有着自己独特的过年传统和习俗。以下是厦门过年的一些主要传统习俗:

1. **新正(正月初一至初五)**:厦门人将正月初一到初五称为“新正”或“新春”。在旧时,闽南地区初一子时一到,人们便开大门,放鞭炮,称为“开正”或“开春”。清晨,天未亮,家中大小起床盥洗,换新衣,穿新鞋,妇女头上戴红春仔花。首先,家里人分大小辈分顺序,给长辈拜年,而后出门走访邻居亲友。人们见面时笑逐颜开,宾主拱手作揖,互道恭喜。对登门的客人,主人则捧出各种蜜饯,并敬上甜茶,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

2. **尾牙(农历腊月十六)**:在闽台地区,不少民众都会在农历每月的初二、十六祭祀土地公,尤其是生意人和农民更为注重,俗称“做牙”。十二月十六是一年中的最后一次“做牙”,称为“尾牙”。传统的尾牙宴上,老板会以鸡头鱼尾方式来决定明年的辞退人员,因此又有“鸡头相对,伙计走开”的仪式。

3. **小年(农历腊月廿三)**:厦门人说过了小年就是年。从小年起到除夕,厦门年味越来越浓。送灶王爷是在腊月廿四,家家户户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送神的时候,老厦门人家里会准备一桌吃的,以汤圆、糖果、麦芽糖等甜食为主,意寓让灶王爷嘴甜、多说好话。送神后,就可以进行清尘和置办年货了。

4. **春节习俗**:厦门的春节习俗包括贴春联、窗花、祭祀用品等。白萝卜在闽南话发音为“菜头”,其谐音“好”彩头,因此白萝卜是过年期间必备的。豆腐谐音“斗富”,即丰裕富足之意。红龟粿则取益寿延年之意。

5. **中秋博饼**:厦门特有的中秋习俗是博饼,也称为中秋搏饼。相传是明末清初郑成功驻守厦门鼓浪屿时为缓解将士们在中秋佳节思乡之情而创。在中秋节时用于娱乐的一种游戏,可以通过骰子的大小来预测人未来一年的运气。

这些传统习俗在厦门人中依然被保留和传承,逢年过节时,这些习俗都会体现得尤为浓烈,充满了浓郁的闽南文化特色。

福建厦门本地人过年都有哪些习俗和讲究?

  厦门本地人过年习俗与讲究:

  传统的过年习俗从腊月十六开始,至新年的正月十五,长达一个月之久。

  腊月十六 尾牙:

  闽台地区的不少民众都会在农历每月的初二、十六祭祀土地公,尤其是生意人和农民更为注重,俗称“做牙”。而十二月十六是一年中的最后一次“做牙”,称为“尾牙”,乃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的“尾牙宴”上,老板会以“鸡头鱼尾”方式来决定明年的辞退人员,因此又有“鸡头相对,伙计走开”的仪式,这是老板要“炒鱿鱼”的婉转手法。

  腊月二十四 送神日:

  闽南有句谚语:送神风、接神雨。意思是,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恭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这天的天气有风,就是“一路顺风”;正月初四迎接灶王爷下凡,如果有雨,则昭示来年风调雨顺。

厦门市过年吃些什么饭菜

围炉吃年夜饭

  腊月二十九 除夕:

  闽台两岸称为“年兜”、“年暝”或“二九暝”(即使这天是农历腊月三十,人们也习惯称为“二九暝”)。二十九当天要祭祖,贴春联,围炉吃年夜饭、守岁。

  春联以红纸书写,新丧之家用青联以示哀思。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

  当晚先祭祖,后围炉吃年夜饭。俗话说,廿九暝,做狗也要吃一块肉。故鸡鸭鱼肉必不可少,起码也得有块肉。

厦门市过年吃些什么饭菜

血蚶

  除夕夜厦门人喜欢吃血蚶。闽南话说“蚶壳钱大赚钱”,将吃剩的蚶壳洗净,撒在桌下或床下,直到正月初五收拾。这一习俗有两种说法。一是古时人们把蚶壳看作两扇“门”,血蚶肉即为“元宝”,吃血蚶就是开门见宝新年行大运。二是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于贝壳,年夜饭吃血蚶,意味着新一年能赚大钱。两种说法都是祈福来年一切顺利。此外,吃血蚶还有补血气之意。

  闽南方言“春”与“剩”同音,故饭后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纸扎的“春花”,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年年有余。接下来就是守岁,有些地方放鞭炮庆祝,长辈发压岁钱。

厦门市过年吃些什么饭菜

  正月初一 会亲访友:

  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因为这样会让对方整年都被人催促做事。在爆竹声中迎春接福,换上新装开始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祝福。这一天不能扫地,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同时把“扫把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也要从外头扫到里边。

  厦门民谚云:“正月初一贺新正,会友探亲情;正月初二请女婿,初三犯忌无客来;初五过开,初六养肥”;说的就是厦门民间从初一到初六活动安排习惯。

  正月初二 回娘家:

  女儿回娘家,忌回门礼为单,因为传统上认为单数不吉利,女婿带礼物必须成双;

  正月初三 不登门拜年:

  在厦门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不宜登门拜年,初三登门拜访被厦门人视为不敬。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

  正月初四 接神日:

  忌出远门,民间习俗接神日,灶王爷与家神回来守护家人。

  正月初五 送穷:

  将过年期间制造的垃圾清扫干净,寓意“送穷”。

厦门市过年吃些什么饭菜

  正月初九 拜天公:

  在厦门,过年有个雷打不动的约定:初九拜天公。从初八晚上开始,桌子围上绣得很漂亮的桌围,点上香烛、备上发糕、龟粿、4种蜜饯、12种素菜、5色水果。红龟粿和发糕预示长寿、发财。全家从大到小每个人都要给“天公”上香,表达对天地自然的感恩和敬畏。一直延续到初九清晨,“烧天公金”后才结束。

厦门市过年吃些什么饭菜

元宵看花灯

  正月十五至十七 闹元宵:

  闽南过年以“上元”结尾,往往要闹花灯、吃汤圆、赏月。闽南有关于元宵的谚语:“十四结灯棚,十五上元暝,十六头牙大赚钱”,“吃下上元丸,亲像安心丸”,意思是只有过了上元节,人们过年的心境才能安定下来,重新开始一年的劳作。

  (闽南网 陈辉达)

  • 评论列表 (0条)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