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是厦门观音山海滨旅游项目用地位于厦门本岛东部,紧临环岛东路,面向厦门东海域,与金门隔海相望,周边有香山、鸡山、观音山、虎仔山等,自然环境良好。其西部为观音山国际商务运营中心,南面靠近国际会展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国际网球中心、国际游艇俱乐部。
观音山景点有:文化艺术长廊、姻缘路、观音广场、巨型同心锁、鹊桥、飞天吊索等。
观音山山顶有一座观音圣像雄踞在广场东侧,由999块极具灵气的花岗岩人手雕琢而成,是世界最大的花岗岩石雕观音坐像。观音山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里是焚香礼佛的好去处,这里殿堂广布、亭台环绕,钟鼓声、梵唱声处处可闻,是佛教信徒的必游圣地。
厦门岛在远古时,常有成群的白鹭栖息,故别称鹭岛、鹭门、鹭屿。汉代为侯官县属地。晋太康三年(282 年)隶属同安县(后并入晋安县)。隋代为南安县属地。
唐中叶,厦门岛称新城、嘉禾里。
后唐长兴四年(933 年),南安县大同场升为同安县,厦门岛隶属同安。宋代属同安县绥德乡二十一至二十四都。元代设嘉禾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 年)筑厦门城,移永宁卫中、左二千户所驻厦门,设中左守御千户所,厦门岛因此又得名中左所,但仍为同安属地。
厝(cuò),广泛存在于福建各市,受闽南语歌曲及福建旅游偏重影响,很多人以为厝是福建沿海的专利或者闽南地名的专属,事实上“厝”是整个闽语方言的特色,从闽北、闽东到闽南,甚至潮汕、雷州等地都有分布。
“厝”的含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近似于普通话的“家”、“屋”、“房”,而以此引申为地名更是司空见惯,因闽语分布区多是同姓家族聚居,故地名也多以姓氏为首字,以“厝”、“宅”、“店”、“林”等为结尾。
根据圭海四记的统计,厦漳泉村级以上行政单位合计约5213个,“厝”出现的概率约2%,其中以厦门最高频,为4.73%,位居第四位。
如南平浦城的管厝、政和的厝角、松溪的新厝、建阳的连厝、邵武的大厝、武夷山的陈厝、延平的杨厝等。
福州永泰的谢厝、闽侯的陈厝、连江的亭厝、罗源的南洋厝、闽清的尾厝、福清的汤厝等。
莆田仙游的草厝、涵江的田厝、秀屿的歧厝、荔城的顶厝等。
泉州惠安的厝西、安溪的湖厝、石狮的厝仔、晋江的瑶厝、永春的青砖厝、金门的下新厝、南安的大厝等。
(宗祠,闽南语称“祖厝”)
厦门海沧的田厝、翔安的蔡厝、思明的曾厝垵、同安的何厝、集美的孙厝等。
漳州角美的石厝、龙海的新厝、平和的乌石厝、漳浦的方厝、华安的大厝等。
潮州潮安的谢厝、饶平的口厝、湘桥的东厝,汕头潮阳的庄厝、龙湖的陈厝等。
(民居,闽南语称“古厝”、“大厝”)
在我们福建以“厝”为名的并不是地名,而是指普通人或是名人居住过的房子,“厝”字它是房屋的意思。据我所知在我们福建的闽南闽东方言里面,“厝”字所影射的含义有多种。比如在我们福州方言里面男人向外面的人介绍老婆时都会说这是我的“厝里”,而我们女人像外面的人介绍老公时就说这是我的“唐部人”,邻居叫“厝边”,但“厝”字它是不完全算方言的。
由于这几千年以来中原不断发生战争总有人往南方迁徙,因此就有了八姓入闽和衣冠南渡。他们所带来的文化语言与福建当地土著都不同,因此就开始了两种文化的融合。为什么我要说这“厝”字不完全是方言呢?因为我们福建方言上百种,基本都不一样,但很多都属于古河洛语。比如:闽南语、福州话、宁德话、莆仙方言,它们语意叫法完全不同,但唯独管房屋都叫“厝”。因此,这个“厝”字应该是古代汉语的留存。
在我们福建有各种各样的“厝”,例如连江石头厝,闽清宏琳厝,泉州石头厝,而这些厝历史少则三五百年,多则一千多年,他们都是我们福建古民居历史文化的鉴证和瑰宝。
评论列表 (0条)